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父是康熙 > 第230章 老十七哭了

第230章 老十七哭了

第230章 老十七哭了 (第1/2页)

在大清,钦差分两种,一种是特意到地方办理差事,一种则是和地方基本没啥关系的特殊差事。
  
  胤禑和老十七要去孝陵,这就和直隶巡抚赵弘燮,几乎没啥关系了。
  
  但是,在大清的官场上,讲究的就是迎来送往的人情世故。
  
  胤禑来了,赵弘燮满招待了,这是留下将来好见面的情分。
  
  赵弘燮不来招待,这是地方官的本分。
  
  端看怎么选了?
  
  赵弘燮特意跑来洪山口,肯定属于是情商高的表现!
  
  因为,老十七无爵无差事,确实不算个啥。
  
  但是,权倾一时的胤禑就不同了,赵弘燮即使是康熙跟前的红人,也不敢轻易得罪了胤禑。
  
  “直隶巡抚,卑职赵弘燮,拜见愉王爷、十七爷。”
  
  刚一见面,赵弘燮便十分恭敬的长揖到地。
  
  “起吧。”胤禑摆了摆手,很随意的说,“坐下叙话。来人,上茶!”
  
  面子都是互相给的!
  
  既然赵弘燮主动跑来迎接,胤禑至少也要给个好脸色。
  
  孝陵,虽然位于遵化州的境内,却不归直隶巡抚管辖,而是在东陵承办事务衙门之下,分了三个摊子:封祀工部、封祀礼部和皇陵内务府,他们按照职责各管一摊子事务。
  
  “赵中丞,请用茶!”
  
  “谢愉王爷、十七爷恩典!”
  
  明明是胤禑发的话,赵弘燮道谢的时候,一并谢了老十七。
  
  啥叫会做人?这便是了!
  
  寒暄过后,因直隶的事务不可能禀报给胤禑处理,赵弘燮只得没话找话说,大谈东陵外围的绿营保卫工作,如何重要,如何辛苦。
  
  康熙即位之后,在马兰关专门设置了一员旗人出身的绿营副将,带兵近三千人,除了防守马兰关之外,专门负责东陵的外围警戒工作。
  
  直隶的绿营兵,都归赵弘燮节制。所以,他打着汇报东陵外围防务的旗号,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实际上,大清的官场上,想和朝里的巨头搞好关系,都需要足够的情商,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胤禑心里有数,赵弘燮是康熙的信臣,他主动跑来拉关系,并不指望胤禑能够提拔他,而是留个情分,免得胤禑嫌弃他招待不周,将来给他的下绊子!
  
  说白了,就是不求有好处可捞,但求别落井下石。
  
  一言以蔽之,在大清朝,接待无小事!
  
  赵弘燮介绍了一翻东陵的防务之后,话锋一转,站起身,抱拳拱手,异常谦逊的说:“卑职略薄一席薄酒,还请愉王爷和十七爷赏个薄面,一起随便用点。”
  
  胤禑吸取了乾隆的经验,他也很注意养生,从不大鱼大肉,更不暴饮暴食,惯以青菜为主,辅以适当的鱼和鸡。
  
  至于,猪肉和羊肉等红肉,胤禑每天也吃点,但不多。
  
  俗话说的好,腿越少,吃得越健康!
  
  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没有腿的鱼,营养价值最高。两条腿的鸡和鸭,次之。
  
  四条腿的猪、牛和羊,肥肉之中脂肪太高,胤禑只吃少量的精瘦肉。
  
  当然了,胤禑对吃喝的挑剔,远没有达到川陕总督年羹尧的那种程度。
  
  一头猪,经过不小的折腾之后,年羹尧只吃两条最嫩的里脊。
  
  胤禑心里有数,赵弘燮的嘴上说是只备了一席薄酒,实际上,怎么可能呢?
  
  “赵中丞,虽然我不在乎什么好名声,但是,十七弟尚无差事,这就不能太过招摇了。”胤禑喝了口茶,微笑着说,“不如这么着,我们各自点几个平日里爱吃的菜,让他们送来,咱们闭门把盏言欢,如何?”
  
  胤禑的一席话,完全说到了老十七的心坎上。
  
  老十七情不自禁的看了眼胤禑,心里很感动。
  
  不当差的皇子,即使爵位再高,也是黑皇子。
  
  不敢和胤禑这种红透半边天的特红皇子相比,但是,老十七做梦都想有个正经的差事可当。
  
  在尚书房里读书的滋味,只有天天窝在尚书房的人,才知道其中酸甜苦辣。
  
  胤禑既然抬出了老十七,赵弘燮自然不可能反对。
  
  于是,胤禑点了几个常见的青菜和豆腐,老十七点的都是肉。
  
  不大的工夫,已经做好了的席面,被拆散了摆上了餐桌。
  
  三个人,刚举起杯子,忽听外边来报,“禀爷,通永镇总兵来了,在外边请见。”
  
  赵弘燮心想,这家伙鼻子很灵,来得足够快啊!
  
  在直隶地区,马兰关副将升为马兰镇总兵之前,归通永镇总兵节制。
  
  洪山口关,正好属于通永镇总兵的辖区。
  
  胤禑淡淡说:“去告诉他,就说我不管兵部,没工夫见他。”
  
  这话就很不客气了!
  
  意思是,不要乱拍马屁,爷又不是你的顶头上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