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一大波竣工正在赶来!
第548章 :一大波竣工正在赶来! (第1/2页)巴黎车展的波澜还在继续,远未平息。
国內汽车媒体和车评人等了半天,没见有人充值,最后还是捨不得这波热度,扭扭捏捏跑出来放马后炮。
不过说的都是“相当中立”,给人一种没夸也没捧的感觉,但这种“中立”其实还是在待价而沽。
以后若有人充值了,话锋一转的时候不至於太突兀不是?
但这种汽车產业突破,却已经登上了更官方的平台。
作为常客,研究院再次通过决市出现在公眾面前,巴黎车展展台的热闹景象,被直接放在了7
点正牌新闻联播里。
在研究院取得的诸多成就中,虽然每一样都是產业升级的重要进步,但被直接放在7点档中的依旧是少数。
归其原因,还是汽车工业太重要了。
举个例子,以现在製造业强国德、日为例,
德国的汽车產值,占全国製造业產值的24%,產业链从业者人数超过560万,这是德国全部劳动力的七分之一(人口8000万,但要减去老、幼、病残等),贡献了德国税收的25%。
而日本汽车產值,占全国製造业產值34%,產业链从业者占据全国劳动力十二分之一(区別在於日本的服务业更发达,稀释了比例)。
两国都公开承认,汽车是他们的第一支柱產业,没有“之一”
这是可以养活一个“发达国家”的產业蛋糕,但凡有能力搞的,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贸易保护、关税、引资、建厂,都是“国家大事”。
而在此前多年,中国有著最大的蛋糕,却扮演的是被吃的那个。
为什么非要折腾?难道以前中国买不到车么?
道理很简单:產业链和技术链成长在国內,被摄取的利润就能留在国內,更多的岗位也能留在国內,有用自己的市场供养自己的公司。
而后...把海外的高技术含量岗位抢回来。
只有拥有足够多的技术岗位,海量的理工科毕业生才能转化为技术收益,进而转化为经济、生活发展。
完成这一任务的可以是民企,也可以是国企,甚至可以是糊涂过的合资车企。
但无论谁完成了...不,是无论谁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哪怕阶段性进步,也依旧是“產业升级”大背景下的功臣。
所以哪怕只是车展这一点点有头没尾的好消息,也足够播报出来了,给大家看一看了。
看看!中国人也能造出好车。
车展使得翟达接到了许多电话,有的是单纯电话恭贺一下拉拉感情,也有一些是真想买车的,
但翟达全都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我欠的外帐还不够多么?
时间渐渐来到了四月初,天气已经彻底入春,东阳的树开始抽芽,而先行一步的冬麦也接近了收割的时节。
偶尔开始有收割机行驶在周边的道路,相对应的,“机核无人”也开始重新返回农田。
虽然很快,他们的消费品级无人机就將发售,但依旧抽出了相当多的人手在田间地头,无他:
东阳周边这一轮冬麦,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们之前参与过的。
播种、追肥、撒药..
无人机虽然不能收割,但也要追踪一下各地块的產量,分析农用无人机的优劣,寻找不同的问题。
目前来看,经由无人机参与的部分,长势和產量都更好一些,这源於无人机撒播更均匀、更標准化,严格按照农科院推荐的密度、计量施加,比人工撒播精確的多。
也对植株伤害更小,甚至在空中作业,对农田的情况了解的也更全面,哪里太密哪里太疏,哪里营养不良需要补洒,一眼便知。
各个种植户都笑开了,有无人机帮助,本就省下了许多成本,亩產还高了,平均每亩地的收益增加了30%。
这一结果无疑是振奋的,就连农业部也派来了几个人追踪考察。
“机核无人”负责人齐林始终记得会长的嘱咐:生產力才是一切的核心,甚至推迟了去沪上参加首发活动的行程,打算在地头多蹲两天。
想多看看,这也属於他们的“丰收”。
另一方面,整个研究院在春天也迎来了收穫的季节。
冬季由於气候暂时放缓的各个建设工作,在四月份迎来了一批集中的工!
机械未来城·机核四路,这里从去年夏天就开始破土,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机一小区”终於建好了。
以往也有工厂,主要是老国企会为员工盖住宅,但因为成本和用途考虑,往往不会特別注重环境和外形。
但“机一小区”是完全按照商品房標准建设的三代住宅,美观、绿化、容积率方面都很好。
你要说成为“全国最美小区”那肯定不至於,但放在东阳,也绝对称得上优秀,远远超过大家的预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