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国难之日:帝崩,三王薨
第789章 国难之日:帝崩,三王薨 (第2/2页)锦衣卫中也有不少擅长骑术的士兵,锦衣卫又称‘缇骑’,其中多有官吏和军官子弟,这些人自幼就有机会接触马匹,自然更容易成为优秀的骑兵。
很快,五百轻骑集结完毕。
李彻又点了三百亲卫,共计八百人的先锋队伍浩浩荡荡地列队待发。
其余人则护卫着家眷,紧随其后。
胡强和曲近山各领一队精骑护卫左右两翼,整体形成一个简练而有效的楔形阵势,向着叛军的包围圈发起冲击。
突出重围的过程比预想中顺利。
叛军的步兵阵列在奉军铁甲精骑的冲击下,如同脆弱的堤坝般一触即溃。
尤其是李彻扬起奉字王旗后,对方的士气更加低落。
奉王之威名,不仅在民间如雷贯耳,在军中也同样具有震慑力。
当叛军士兵终于认清与之交战的竟是大庆战神本人时,最后一点死战的心气也消散殆尽。
许多士卒甚至主动让开通路,目送这支队伍离去。
李彻率军一路疾驰三十余里,直到天际泛白。
斥候确认后方追兵已被远远甩开,短时间内追不上来,李彻这才下令休整。
回头望去,身后的将士们个个气喘吁吁,武勋家眷们更是狼狈不堪,不少人因长时间的颠簸而面色惨白。
李霖仍小心翼翼地背负着庆帝的遗体,晋王默然跟在一旁,神情晦暗。
李彻这才感觉到一种真实回归的感觉。
迟来的真实感,让他意识到这一夜之间,大庆发生了巨变。
这一夜,大庆失去了皇帝,折损三位藩王。
数千名将士糊里糊涂地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如此惨烈的皇位之争,纵览史书也属罕见,绝对称得上是国难了。
但从李彻的角度来看,这一趟却是赢麻了。
看看他获得了什么:
他得到了传国玉玺和正统遗诏,掌握了法理与大义。
大量开国勋贵如今与他休戚与共,这些人的忠诚与能力毋庸置疑,正好弥补了奉国将领不足的短板。
再加上接收的锦衣卫、暗卫等精锐力量,奉国的实力得到了空前提升,更拥有了名正言顺问鼎天下的资格。
而对于大庆而言,这一晚上绝对是灾难。
皇帝驾崩,朝堂被世家门阀把持,天下即将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
和平的时代,结束了。
毋庸置疑,接下来的朝堂必将掀起腥风血雨的清洗,地方官员不得不选边站队,而百姓的赋税也必将水涨船高。
内战开始,这片和平了二十年的土地,即将陷入更大的动荡之中。
李彻叹了口气,翻身下马,从怀中拿出地图。
霍端孝和朱纯等人也默契地凑了过来。
李彻缓缓开口:“回帝都之时,内阁制定了两条撤退路线,我们现在议一议,哪条路线更好。”
就在此时,一旁的晋王突然开口:“老六。”
李彻抬头看去:“三哥,怎么了?”
晋王面色麻木地摇了摇头:“我就不跟你回奉国了。”
李彻闻言,眉头微微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