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魏明科幻新作的国际影响!斯皮尔伯格后悔不已……
第424章 魏明科幻新作的国际影响!斯皮尔伯格后悔不已…… (第2/2页)他比划的还真不小,不愧是司令的礼物。
魏平安拍了他一下:“这个玩具叫变形金刚,听这名字就知道肯定没这么简单啊。”
不过他也不会玩,他看魏明,魏明示意小红:“来吧,展示。”
魏红压了压手指,拿起擎天柱,一边动一边介绍:“这是擎天柱,是汽车人的领袖,而汽车人是赛博坦星球的民用机器人,还有另一派的军用机器人叫威震天。”
“威震天?”喜子听完露出一个“哇哦”的表情,感觉这个名字很酷,比擎天柱还酷,明天到了学校自己就叫威震天了!
然而他一个走神,魏红手里的玩具已经变成了人形,她又动了不知道哪里,一个能够站立的,威风凛凛的,红蓝白相间的机器人就完成了,哇,这就是擎天柱吗!
喜子一下子就爱上了,关键它竟然真的可以变形,从一辆车变成了一个人!
然后他就拉着堂姐教他怎么变形,魏平安叹为观止地看完总算能理解为什么卖这么贵了,这里面科技含量还是很高的,需要极高的精密度。
吕晓燕也看的目瞪口呆,不过还是催他们先吃饭,吃完饭再玩。
饭桌上她问:“我刚才听小红念念叨叨的,这玩具背后还有故事?”
魏明点点头:“我写了,又让阿龙那边画了漫画,现在美影厂还做了动画,漫画和动画会投放在美国的漫画杂志和电视台上,都是为了宣传这款玩具。”
“好家伙,这才叫会做生意呢!”魏平安感叹,“作为宣传品,漫画和动画也能赚钱啊。”
魏明摇摇头:“哪啊,动画制作要花钱吧,在人家美国的电视上投放也得花钱,而且比制作动画还要贵。”
“啥?!”魏平安两口子听得瞠目结舌,那这成本得多高啊,是得卖贵点,要不然咋回本呢。
吕晓燕又问:“你说这个变形金刚的故事放在《童话大王》上行不?”
魏明想了想:“恐怕不太行,这玩意儿没什么内涵和意义,就是两帮机器巨人在地球上干架。”
现在除了《故事会》这类彻底丢掉文学意义的纯地摊文学杂志外,其他文学刊物,包括儿童文学刊物上的作品还是要讲一些意义和内涵的,尤其是儿童文学类,要承担一定教导儿童三观的任务。
所以《黑猫警长》才会如此受欢迎,首先是好人抓坏人,然后还能学到科学知识,家长们主动逼着孩子看。
吕晓燕遗憾不已,吃完饭也没收拾桌子,然后就拉着小红玩起了变形金刚,搞得喜子哥都插不上手。
趁着大家都高兴,魏明跟平安叔提了《大桥下面》的事。
“这次又是给龚樰演儿子,不过戏份不算太多,集中拍摄,大概一个多月就能拍完,估计也是暑假期间拍。”
吕晓燕听到后回头笑道:“有机会也是可以给朱霖当一回儿子的嘛。”
这是羞臊魏明呢,他没脸没皮道:“婶儿,那你是同意啦?”
吕晓燕道:“同意同意,不过我可没工夫陪他进组,反正小雪也不是外人,就让她帮忙带着吧。”
魏平安也没意见,不过他拍着魏明的肩膀道:“别忘了你答应的,给喜子写一个港片本子。”
魏明一愣:“叔你不是说着玩啊?”
“谁跟你开玩笑啊,”魏平安压低声音道,“我这不是也想让你婶和乐乐沾光能去趟香港玩玩嘛。”
这个理由魏明倒是能理解,老魏可没少给魏平安家寄信,上面写的拍的到处都是香港的灯红酒绿。
不过晓燕婶父亲身居高位,政策上她这个身份去香港容易吗?魏明不太清楚。
~
很快,《花城》最新一期发布,魏明的新作《第九区》在目录上被加粗凸显了出来。
即将毕业的刘振云看完之后瞠目结舌,这竟然是一部有卡夫卡遗风的国外科幻,看后面的编者按,还真是用英文创作,然后魏明翻译回中文的。
这太,太,太……他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只觉得自己的天地只有头顶和脚踩的这一块,而魏老师已经拥有了全世界。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大长篇之前,他的创作基本都是围绕农村创作的。
在那之后,他开始创作并不是自己熟悉的京城大院子弟题材,开创新京味之风,有个叫马卫都的老小子颇受启发,还有一个叫王硕的也开始此类风格作品的创作。
现在他竟然连京爷都不写了,开始写外国人甚至外星人了!
《侏罗纪公园》那种不算,那是魏什么写的,而且刘振云从这部中读到了“孤独”和“悲悯”,这就是一篇实实在在的严肃文学。
难怪《花城》会堂而皇之地把它发表出来,这应该是四大名旦上发表的第一篇科幻吧。
刘振云感慨良多,他觉得以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他无法评价这部,因为确实不懂,他只知道这大概是基于南非政局创作的,但他既不懂南非,也不懂外星人,写了也只是徒增笑尔。
不过他却根据魏明创作题材上的变更写了一篇文章,讲了这四年来魏明文学作品的进化,并在最后一言以蔽之:恭喜魏明,他已经是一名世界级的作家了!
这一期的《花城》销量大增,比《妈妈再爱上我一次》还高,毕竟那只是剧本,可看性没这么强,也比遇罗锦《春天的童话》那一期更高,因为两人的影响力不是一个档次的。
观看人数多,评价也多,而且因为是国外科幻题材,天然门槛就高,有些地方的读者努努力还是能想到京城大院子弟是什么样的生活,但他们无法想象把人按人种分开是几个意思。
而且人类为了获得外形能力和形似大虾的外星人交合,这些在国外大受好评的桥段也极大冲击了国内读者的世界观。
所以这也成了魏明文学作品中争议最大的。
有些评论家看不懂还要硬着头皮点评,除了能看到一些《变形记》外就看不到别的了,评论也多是一句“中国版变形记”基本就概括了。
这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还有一些不喜欢的,说的更是五花八门。
有的觉得魏明飘了,中国土地上的事还没弄明白呢,就开始写外国人外星人的事,手伸得太长了。
还有人说魏明如此明火执仗地讽刺南非政府是否会影响到两国的邦交关系呢,希望能封禁这部。
结果有人告诉他:不好意思,我们和南非没有建交。
更有甚者认为这部看起来不知所谓,魏明的心思已经不在文学创作上,这篇看上去就像是应付交差的,并用大量篇幅表达笔者的可惜和遗憾,中国多了一个会赚外汇的商人,却永远失去了一个能给愚昧者当头棒喝的思想巨人。
当龚樰看到这篇评论的时候又气又开心,生气很好理解,开心是对方把小魏看的也太重了。
今天魏明是来她这里过夜的,昨天魏明在团结湖折腾了一宿。
魏明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份《人民日报》过来。
“有什么大新闻吗?”她问。
魏明笑道:“我在国际版块看到自己了。”
“啊?”龚樰赶紧拿过去,找到国际新闻板块。
这是一篇关于英国的新闻,在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南非释放曼德拉,另有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参加伦敦人民要求恢复曼德拉自由的游行。
新闻提供了一张当时的现场照片,而领头的那位市长手里还拿着一本书,龚樰虽然看不清封面上的字,但她认得出来,这是小魏那本《第九区》。
巧了,写这篇报道的记者也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