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第九区》英文版震撼发布
第423章 《第九区》英文版震撼发布 (第2/2页)魏明甚至还去剪纸车间参观了剪纸动画创作的过程,回来后他又敲门进了特伟厂长办公室:“厂长,我还想跟你聊聊《黑猫警长》后面的事……”
~
因为龚樰想在魔都多陪陪父母亲人,顺便跟导演聊聊拍摄的事,所以魏明也就在魔都多住了几天,跟周克勤和戴铁郎两位导演就两部戏的剧本和拍摄提供了很多家建议。
另外还拜访了《收获》编辑部,魔都作协,《故事会》编辑部的很多老友。
他没等到小姑的回复,估计她是回到燕京了,所以大概一周后,魏明和龚樰一起乘坐飞机回到燕京。
而《大桥下面》短时间内也开不了机,一是筹备需要时间,另外就是他们确定的男主角周理京正在拍摄谢非导演的《我们的田野》,所以龚樰暂时回燕京待命。
因为她饰演的角色需要,魏明准备让彪妈给她安排进一个服装厂体验生活,让她能熟练地掌握缝纫机的使用。
飞机落地后,龚樰就把魏明赶去了团结湖,让他这几天好好陪陪霖姐。
正好,魏明也想跟霖姐聊一下拜访岳父岳母的事。
一开始朱霖并不在团结湖,不过天黑的时候就来了,是龚樰打电话找到了她。
霖姐也是馋了,上来先来正事,然后魏明说了正事。
“在魔都的时候我去雪姐家吃了个饭。”
听到这,朱霖有些紧张:“所以呢?”
魏明:“所以我啥时候去你家吃个饭啊。”
听到魏明是这个态度,朱霖抿着嘴笑了,然后又在魏明腰上拧了一把:“你小子胆儿不小啊,还真想认两个老丈人丈母娘啊。”
魏明嘿嘿一笑:“去龚家的时候我自称是龚樰的朋友,去你家我也这么说呗,反正问就是普通朋友,不过该尽孝我还是要尽孝的,我现在亲爹亲娘不在身边,就想着跟岳父岳母抒发一下我无处宣泄的孝心。”
朱霖想想也只好这样,就说是朋友。
“不过明天还是算了,他们都要上班,等周日的时候你再去吧,然后我好好想想找个什么理由。”朱霖开始跟魏明密谋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魏明先去了一趟华侨公寓附近的邮局,看有没有自己海外信件包裹,还真有,而且不少。
梅琳达和小姑魏翎翎都给他寄了邮件,另外还有阿敏的。
拿到东西后魏明先回家拆包裹,先拆了阿敏的。
除了她的一封信,还有最近两期的《狂人漫画》。
信里先是阿敏画的一个小女孩爆哭的简笔画,魏明一下子就皱起了眉头,这是受什么委屈了。
“阿明,你知道吗,我差点没能活着见到你了。”
魏明:啥?出什么大事了!?
他忙继续看下去,原来是上个月底暴雨成灾,下雨前阿敏恰好上了刚刚开通的荃湾线地铁,被困在地铁里好几个小时,而且那里还发生了倒灌。
所幸后来没有酿成严重事故。
紧接着,阿敏就开始讲这个新开的荃湾线有多方便,荃湾线开通之后,他们从香港到新界非常方便,不用轮渡和开车走地下隧道了。
这封信前后情绪还挺割裂的,魏明严重怀疑前面阿敏说的那么严重是为了让自己去香港看她的。
魏明确实也挺想阿敏的,不过他上次去香港才过去了三个月而已,尽管没在香港多停留,那也是和阿敏见过面了啊。
他把这封信郑重收好,然后又开了小姑的包裹。
好家伙,他直接看到了两个变形金刚,一个擎天柱,一个大黄蜂,这应该就是最终成品了,还有完整的外包装,打开之后是它们的汽车形态。
小姑还给他留了一封信。
“动画片你看好了就行,我放心,后续款项会给他们打过去的,你继续监督,这个月我准备带着金刚们去美国参加一个玩具展,正式推出变形金刚玩具,漫威发行的漫画版在北美很受欢迎,我听斯坦李说,他甚至想让汽车人加入复仇者联盟呢。”
魏明看后哈哈一笑,这两个玩具还挺有意义的,不过魏明想着还是送给喜子和乐乐吧,自己都这么大人了。
最后魏明才打开梅琳达的包裹,沉甸甸的,打开之后看到好几本《第九区》实体书,有平装版也有精装版。
相同的是翻开扉页后看到的序言,给《第九区》写序的是一位英国科幻作家,名叫布莱恩·奥尔迪斯。
确定自己拼对后,魏明直呼好家伙,麦克米伦出版社不愧是出版业巨头,确实有些门道啊!
现年57岁的布莱恩·奥尔迪斯是英国教父级的人物,曾多次斩获雨果奖和星云奖,代表作《十亿年大狂欢》,斯皮尔伯格后来那部《人工智能》就改编自他的一个短篇。
而且他还从事科幻文学学术研究,把《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确立为首部科幻就是他推动的。
此外奥雷迪斯也一直跟中国科幻界保持交流,并对中国抱有好感,前几年就曾随英国文化名人团访华,并受到了总设计师的接见,对于中国科幻的国际交流有着突出贡献。
麦克米伦可能也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所以邀请他给《第九区》写下了这篇名为《在甲壳之下》的序言。
“亲爱的读者,当你翻开这些书页时,请先看一眼自己的手——那五根灵活的手指,覆盖着薄皮肤的骨骼,以及那些能让你握住工具或武器的肌腱。现在想象它变成一只螯肢,灰暗的甲壳质外壳在阳光下泛着石油般的光泽。这并非全然幻想,而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隐喻:人类总在将自己变成异族,又将异族变成自己。
“来自中国的神奇作家y创作的这部《第九区》从来不是关于外星人的童话。它是一面被酸雨蚀刻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古老的瘟疫:恐惧他者的热病。
“那些被蔑称为‘大虾’的流浪者,不过是我们集体潜意识中移民、难民、异教徒的变形投影。他们的母舰悬停在约翰内斯堡上空,如同殖民时代幽灵船再度靠岸——但这次,被封锁在铁网中的究竟是谁?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发生在南非绝非偶然。这颗因种族隔离而撕裂的心脏为宇宙尺度下的隔离提供了最鲜活的解剖样本。我们看见武器商人的贪婪如何裹挟科学,街头暴民如何从受害者转化为施暴者,而最讽刺的是:真正的人性闪光,竟出现在那个逐渐失去人形的躯体之中……”
这位科幻老将眼光毒辣,文字狠辣,知道这部名为科幻,实际上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魏明在中没有挑明的南非被他挑明了,这样也更利于社会层面对于这部的讨论。
再加上书写这篇序言的作者影响力,魏明觉得这是一篇价值千金的序言!
在精装本的书中魏明还看到了宇宙飞船和大虾、大虾机甲、半人半虾的插图,从魏明交稿到出手不过两个月,能做到这个程度真的非常不错。
除了中的序言,梅琳达还做了其他努力,随这些样书一起过来的还有一本《新世界》杂志和一份《泰晤士报》。
《新世界》杂志是英国著名科幻文学刊物,相当于巅峰期的《科幻世界》在中国的地位,梅琳达提前联系了《新世界》主编迈克·穆尔考克看书,在这一期《新世界》中就有一篇他亲笔的读后感。
迈克·穆尔考克也是英国传奇科幻作家,1963年首次提出了“多元宇宙”概念。
他主编期间的《新世界》推动了科幻文学的革新方向,他也非常热衷扶持年轻作家,至于他写这篇读后感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欣赏,魏明暂时不得而知。
不过看他对《第九区》的读后观感,应该是真实情感居多。
开篇第一句就是“艹!又是一部把人性放在离心机里搅成肉沫的!”
仅凭这一句,魏明觉得他应该是真的认真看过,并且非常有话想说。
请动了布莱恩·奥尔迪斯和迈克·穆尔考克还不算完,在《泰晤士报》上,还登载了一篇阿瑟·查·克拉克对《第九区》的评价,而阿瑟·查·克拉克是大名鼎鼎的《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
最后魏明打开了梅琳达的信,信上密密麻麻讲了这部从策划到出版的经历,以及公司请动三位科幻大神站台的经历,他们基本都是出于对这部的欣赏,以及一点点目前英国的政治需求。
魏明也算赶上了,现在英国正要带头折腾南非呢,魏明这篇来的太及时了,不仅实力够硬,而且又含蓄又直接,看过的都会懂,且会非常愤怒。
梅琳达还告诉魏明:“原本科幻并不是什么太畅销的类型,不过这部在英国首印就达到了15+5,平装本15万,精装本5万,一共20万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