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负了大唐
第923章 负了大唐 (第2/2页)王二狗愣了愣,看向陈玄礼。
陈玄礼放下横刀,沉声道:“高公公说得对。我等身为大唐将士,当以家国为重。”
“只要圣人还在,大唐就还在,总有一天,我们能打回长安,让兄弟们与家人团聚!”
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块银牌,那是当年李隆基赏赐的“忠勇侯”令牌。“我陈玄礼在此立誓,若不能率军夺回长安,必自刎以谢天下!”
将士们看着陈玄礼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案前憔悴的李隆基,渐渐安静下来。
王二狗放下长枪,单膝跪地:“末将鲁莽,请陛下责罚!末将愿随陛下前往灵武,誓破叛军!”
其他将士也纷纷跪地,帐内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
次日清晨,御驾继续北行。行至泾州时,突然传来探马来报,说太子李亨在平凉郡停留多日,不愿再随玄宗前往蜀地,已暗中联络郭子仪、李光弼,打算在灵武登基。
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时,手里的锦帕猛地掉在地上,脸色瞬间苍白。
高力士连忙捡起锦帕,递到他手中:“圣人,太子此举,或许是为了稳定军心,早日平定叛乱。”
李隆基闭上眼,两行清泪从眼角滑落。
他想起李亨小时候,总爱缠着他,让他讲当年平定韦后之乱的故事。
那时的李亨,眼神里满是崇拜,可如今,却要在他危难之际,另立门户。
“罢了,罢了。”
李隆基长叹一声。
“如今大唐危在旦夕,只要能保住祖宗的基业,朕这个皇帝,不当也罢。”
他命高力士草拟一道圣旨,承认李亨在灵武登基的事实,自己则改称“太上皇”,随后便带着残余的随从,继续向蜀地进发。
而在灵武,李亨正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缓缓驶来的郭子仪大军。
郭子仪身披铠甲,手持长枪,身后跟着三万精锐骑兵,军容整齐,气势如虹。
李亨快步走下城楼,迎接郭子仪。“郭将军,朕今日能在此立足,全靠将军鼎力支持!”
李亨握着郭子仪的手,激动地说道。郭子仪单膝跪地:“臣誓为陛下效力,扫平叛军,光复大唐!”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身穿粗布衣裳的少年,手里捧着一个木盒,快步走了进来。
少年名叫李泌,年仅十七岁,却精通兵法谋略,是李亨在平凉郡时结识的谋士。
李泌将木盒递给李亨,说道:“陛下,这是臣昨夜绘制的平叛方略,请陛下过目。”
李亨打开木盒,只见里面放着一张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叛军的部署,以及唐军的进攻路线。
李亨看着地图,不禁赞道:“李泌,你真是朕的子房啊!”
李泌微微一笑:“陛下过奖了。如今安禄山叛军虽势大,但内部矛盾重重,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与谋士严庄不和,只要我们利用好这一点,再联合回纥骑兵,必能一举破敌。”
郭子仪也附和道:“李泌所言极是。”
“回纥可汗曾与我大唐有约,愿意出兵相助,只要陛下派使者前往回纥,许以重利,回纥骑兵必能助我军一臂之力。”
李亨点了点头,当即命人草拟诏书,派使者前往回纥。
随后,他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泌为行军司马,整顿兵马,准备反攻叛军。
而在蜀地的玄宗,得知李亨在灵武登基,并开始整顿兵马准备反攻的消息后,心里苦涩无比。
他站在成都府的城楼上,望着北方,喃喃自语:“隆基啊隆基,你终究还是辜负了大唐,辜负了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