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文豪1983 > 第41章 南海(二)

第41章 南海(二)

第41章 南海(二) (第1/2页)

念书可要比看书慢得多。一晚上过去,陆应墨念得口干舌燥,也不过读了这一期的一小半。
  
  “解散,明天再来听故事!”李班长说。
  
  战士们都发出一声哀叹。
  
  半夜,岛礁上的高脚屋,众人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北纬三度三五到十一度五五的星光,洒在这片宽阔的海域上。其东西长达九百公里,南北宽约八百八十公里。
  
  一片近九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给他们的竟只有一片高脚屋,想想天上有那么多星辰,任何一个都要比渺小的自己更庞大。祖国大陆,还在遥远的两千公里外。
  
  这种感觉十分奇妙。
  
  有时感觉自己超脱了,比宇宙还要大,有时觉得沮丧。情绪总在这两者之间转换。
  
  本应该是极度疲惫的状态,但一闭上眼,就会想到老山前线的张兴武、史光柱,营长。
  
  那一个个故事中的人,就出现在他们眼前,整装待发。
  
  子弹、匕首、连天的炮火……全不怕,怕的是死一样的寂静,无人交流,仿佛被世界遗忘了一般。
  
  “你们睡了没有?”
  
  人群中,小胡忽然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没人回答他,也没人劝他闭嘴。小胡自顾自的说:“张兴武带了六十包纱布,超过一般卫生员的三倍!他怕是都裹成了纱布人!”
  
  沉默两三秒,似是不愿意让话题消下去。小胡又说:“张兴武是个不守规矩的油兵!我不晓得他适不适合老山,他适合我们这边。”
  
  “为什么?”终于有人回答,似乎是李班长。
  
  小胡一看有人接话,立马倒豆子一样说:“我们一开始要保持仪容、军姿,结果穿得裤裆也烂,脚上长癣!后来通通换了汗衫,裤衩,领导来视察,一开始问:你们为什么不穿端庄一些?他要再呆半个小时,就要说,娘诶我错了,你们这热死个人!”
  
  高脚屋内立刻传来嘻嘻的笑声。
  
  一个人说:“他营长没有批评他,反倒相信他才是最厉害的!”
  
  后续,又为自己找补:“班长,我不是说你,你也是厉害的。”
  
  “——少来!”
  
  战士们议论起来。
  
  “大战在即,自然不能完全按照规矩来。我看这个张兴武,肯定大有作用……”
  
  “还有那个史光柱!他已经做好牺牲准备了!他都在交代后事了!”
  
  “对,还有史光柱。”
  
  “人为什么能这么视死如归?”
  
  “谁知道呢……”
  
  忽然,有人问:“你说这些战士们,最终能活下来几个?”
  
  高脚屋内一时寂静无声。不知为何,众人的目光都寻着声音,朝向资历最老的李班长。
  
  冲锋的尖刀连向来最勇猛,伤亡也最大,有时一整个连都不剩几个全须全尾回来的人。
  
  这些他们当兵的自然知道。
  
  李班长沉默片刻后,沉声道:“死,也是不需要怕的。怕的是死的无价值,死于屈辱,死于背叛……我珍惜生命,但我可以不怕死。”
  
  他的声音盖过了潮汐,在高脚屋内掷地有声。
  
  今天下午,才接到了《军文艺》的老幺陆应墨心神一颤。
  
  他发觉,眼下这高脚楼的战友已彻底的陷入到故事中。一段文字,竟然能有这样的力量。
  
  这就是大作家吗?——
  
  四月下,《血战老山》在军队体系中已赢得广泛好评。
  
  因纸浆稀缺,印刷出来的首先供应前线,之后才拿到市场上销售。新华书店的“扎辫子姑娘们(指那些有权利决定采购数量的基层员工)”已往上催促多次,每次都被压了下来。
  
  供不应求。
  
  余切的竟像是特供酒和特供烟一样,成了个稀罕物。
  
  上一次这样风靡,还要追溯到三年前的《潜伏》一文。
  
  尤为令人惊讶的是,《血战老山》在驻岛战士中异常的受欢迎。他们大约每周能往家里寄一封信,信嘛,自然也要被指战员拆开来看的,近来“张兴武”、“老山”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
  
  显然,“老山精神”已成为他们新的信念。
  
  京城的总政宣,召开了一场小型庆功会,报告人正是余切。
  
  此时的总政宣可大哩,歌舞团、歌剧团、话剧团等等都归属其管辖。大名鼎鼎的八一厂,也和总政宣有千丝万缕联系。当着数百个单位代表的面,余切诚恳道:“写并没有什么难处,只有两个,一个是专业技能过关,一个是多跑多看。”
  
  “我们的许多创作者,自身并没有上过战场,甚至没有和战士们谈心过,不知道战士想什么,不知道战士遭遇什么?如果能把这两者都做好,那就能创作出受人喜爱的作品。”
  
  台下有人问余切:“余老师,搞创作就这么简单?”
  
  “简单!这是创作的第一步,可我们很多人还没有迈出这第一步。”
  
  下来后,顾不上休息,一道声音忽然传来:“你还是藏了招儿!起码就写来说,并不如你说的那么容易!”
  
  原来是《军文艺》的总编老陈!
  
  他笑道:“我们在全军范围内发起了征文活动,也向社会各界作家征文,结果是……迅速的有一篇崛起,把其他都打得落花流水,如同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
  
  和余切长期有合作的刘家炬道:“不是秋风,是狂风、台风!”
  
  众人哈哈大笑。
  
  老陈说:“余切在我们军旅文学界的地位,并不是他的研究者吹出来的,也不是有人捧起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胜利!我们发生过好几次这样的‘大比武’,每一次都是余切脱颖而出。”
  
  “我们于是就知道,他虽然产量不高,但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军旅文学家。”
  
  南海官兵曾和金陵的《钟山》杂志有过合作,搞了一场“南海笔会”,作家阵容相当豪华……最后空欢喜一场!
  
  不如军嫂的家书受欢迎!
  
  此事给文宣的同志敲响警钟:军旅有其特殊性,并非是你文采斐然就能写得好的。
  
  老陈看向余切:“有个叫驻扎在南沙,永暑礁的小战士,给你写了一封信。我们打算把这当做一个典型案例来宣传。”
  
  余切问他:“我能够做些什么?”
  
  老陈摇头:“你不需要做什么,请你多关注他。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安排一场你和南海官兵的会面。如果你到时候能说几句他的家常话,我想他会受益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