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文豪1983 > 第39章 我摊牌了

第39章 我摊牌了

第39章 我摊牌了 (第1/2页)

协和医院。
  
  三天前的凌晨,沈聪文忽然浑身无力,呼吸困难,被火速送往医院。
  
  一开始家属以为是精神疾病的躯体化症状,要求其他医生来会诊,因为他有较长的精神疾病史。很快发觉是心梗塞,为了救治这位作家,全协和医院都出动了。
  
  他的病情也牵动文坛的注意力,诸多老友都被通知这个消息,然后度日如年的等待。
  
  巴老、徒弟汪曾琦、《十月》杂志的张守任,作协的主席王濛……余切不是第一个来探望他的人,但余切的到来,得到了更多关注。
  
  因为瑞典学者马悦然得知消息后,揭露了一个秘密:沈聪文已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沈的病情激起了诺奖评委的同情心,如果他能坚持到十月份,他有可能拿到这一奖项!”
  
  由于“诺贝尔奖”坐落在瑞典的缘故,一直以来瑞典学者都受到各国的优待,他们的爆料也相对真实。
  
  “中国就要有自己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了?就那么快?”王濛说道。
  
  他到现在还觉得不可思议:不仅有人提名了沈聪文,而且沈聪文还过五关斩六将,抵达了最后一关。他问余切“你走到最后一关了吗?”
  
  余切摇头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被提名了。有很多作家提名我。”
  
  “那为什么马悦然只说沈聪文,不说你?”
  
  “因为我大概率得不到,但也有一丝可能。而沈聪文的身体情况一定得不到。诺贝尔奖不颁发给去世的人。”
  
  “所以他就肆无忌惮的透露内幕?”
  
  “是的,医生告诉我,沈老熬不过去了。他一定拿不到奖项。”
  
  王濛闻言一愣,惋惜的看着沈聪文:“可惜了……”
  
  “你说诺奖是不是故意拿沈老开心?知道他绝对挨不到那个时候,故意放出消息耍我们?”
  
  “我赞成你说的。”余切道。
  
  病床上,沈聪文极为安静,因为他彻底昏迷了。沈聪文没有能够在清醒的状态下,得知自己被诺奖提名的消息。
  
  余切不禁想起沈聪文曾写过的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而今沈聪文的被西方人考古,焕发出了新生命,引来了很多新读者。但他却实实在在的老得不行,看来沈聪文只预料到了一半。
  
  巴老打来了电话,汪曾琦来探望后嚎啕大哭。加拿大汉学家金介甫,准备来中国看望自己曾经最亲密的合作者。
  
  余切告诉他别来了。
  
  金介甫瞬间就明白:沈走到了最后一刻。
  
  “祝他安好,你也安好。”金介甫道。
  
  余切警告他:“你不准私下向外媒透露任何消息,也不准在近期批评他。”
  
  “我会像保护上帝的裹尸布一样,保护你对我的信任!”
  
  在几位领导来探望后,半夜,沈聪文忽然清醒过来,他的眼皮艰难地眨动,想要说一些什么话。但他不知为何,听不见任何声音,也几乎张不开嘴。
  
  “你在问诺贝尔奖吗?你走到了最后一轮,其实你已经得了吧。你是我们中国作家的第一人。”王濛说。
  
  沈聪文的意识有点混沌,没有任何反应。
  
  王濛见状,又说:“你那套房子已经奖给了你,不用担心,将来可以给你配偶。领导说了,私家车也可以留给你。”
  
  沈聪文还是没什么反应,但隐隐的给人一种很焦急的感觉。
  
  余切这时插话道:“把张赵和老师喊来,就说沈聪文想和她在一起!”
  
  张赵和就是沈聪文的配偶。
  
  她和沈聪文的关系复杂,如今已经没有什么爱情,但还有一些亲情。沈聪文有一段住在精神病院养病的经历,那段时间张赵和从没来探望他。
  
  因为沈聪文背叛过张赵和,之后沈聪文就被张赵和疏远了。
  
  在沈聪文生命的最后一刻,张赵和也没有真的原谅他。而是握住沈聪文的手,静静的看着他,像是出于情谊的陪伴。
  
  余切等人默默走出病房,王濛被阵仗吓到了,问他:“沈老都弥留之际了,为何还不肯原谅他?哪怕说一个善意的谎言也好。”
  
  “你毕竟不是张赵和,哪里知道她吃过什么苦?”余切道。
  
  “是哦!”王濛忽的想起来,张赵和当年是江南的名门望族,嫁给沈聪文已是下嫁,还得不到基本的忠诚……“怪不得沈聪文自觉愧对他,张赵和也不原谅他。”
  
  中间有其他作家来探望,张赵和想要让出位置,沈聪文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不愿意让张赵和离开。
  
  而且他能够含糊说话了,沈聪文说:“心脏痛,我好冷!”
  
  这时是下午五点左右,他脸色苍白,定定的望着张赵和。
  
  过去一小时,六点左右,沈聪文忽的说:“我不行了,我不行了!”
  
  他反复说这一句话,直至神志模糊,最后挤出一口气道:“三姐,我对不起你。”
  
  沈聪文又坚持了两小时三十分,他彻底走了。
  
  医疗组程序性的进行最后一轮抢救工作,随后宣布抢救无效,向亲友公布了沈聪文的死讯。
  
  与此同时,国内报刊一点动静也没有。
  
  当时不知如何向群众定义沈聪文?
  
  尽管沈聪文的文章受到国外赞誉,可八十年代的内地并不流行小清新的美文,沈聪文既无官职,也无人脉关系,私德上也不怎么清白。
  
  中文系主任孙玉时说:“我们是否要简单的为沈老办一个追悼会?我们毕竟同事一场。”
  
  台下议论纷纷。
  
  谁也不愿当出头鸟。
  
  余切随即动用到查良庸的捐款,为沈聪文办了一场追悼会,在追悼会上,余切充分肯定了沈聪文在文学上的成绩。
  
  “我总讲文学要回答时代之问,但总有一些作家,在主旋律之下,总要写他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确实很可惜,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他的全部作品。沈聪文的功绩如何?我作为晚辈不好评价。他不是一个完人,我只从作品来讲,《边城》是一部能进入中国现代前十的作品。”
  
  演讲高潮处,余切询问台下是否有学委会之外的人员。
  
  “有没有记者?有没有新闻专业的同学?我的演讲不怕转载,绝不收一分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