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撼动英伦
第26章 撼动英伦 (第2/2页)可惜了,英年早逝。戴安娜几年后应当会死于车祸。
余切上辈子在电视新闻上看过戴安娜的儿子威廉,此人虽然是个大秃头,年轻时还是帅的,依稀看得出戴安娜的样貌。
威廉成年后,就想方设法的调查她母亲戴安娜的死因:他相信阴谋论,母亲戴安娜并不是死于意外因素,而是有人为的参与。
余切叹道:“你说为什么这些人要开敞篷车?如果有人在这架一把枪,开上一枪,岂不是让车上的人脑洞大开?”
接着,余切模仿起漂亮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美式笑容:他咧开嘴,露出自己的大白牙,慷慨激昂道“愿上帝保佑这个国家!捍卫它建国以来的理念……”
柯文思不知道余切在玩什么地狱梗。他激动得颤抖了:“她可是戴安娜啊!她怎么会用铁皮,把自己和民众之间隔开?”
不久,戴安娜等人又在街头发表了临时演讲。只见她换乘了一辆贵族马车,嘴皮上下翻飞,余切这边听不到她说什么,但是电视台有直播,余切把声音开到最大。
只听到她先是感谢上帝,庆祝节日的到来。
说了一长串客套话后,她又说:“我们从何出发?社会总把女性视作能从善如流的人,无论生活抛给她们什么难事,她们都能妥善处理!”
“一周七天,24小时随时待命,无论孩子生病、丈夫失业、父母年老体弱需要照料——她们都能妥善处理!”
“她们会做饭、打扫卫生、工作、照顾他人——她们都能妥善处理!”
“她们可能会遭受各种不幸:产后抑郁、家庭暴力、养家糊口.但她们能妥善处理一切的!”
“奇怪的是,女人和男人一样,都认为以上所述是事实?我认为妇女能顶半边天……”
余切听到这绷不住了,问旁边的柯文思:“你现在还觉得她是传统妻子吗?”
柯文思似乎是戴安娜的脑残粉:“你不要看她说什么,重要的是,她在做什么!戴安娜是一个善良的王妃,虽然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她仍然像一个少女一样纯真。”
余切听罢,觉得戴安娜真是人气高得离谱。
怪不得电视台要长期监听她,这个王妃没啥背景,又有话题度,简直最适合记者拿来写报纸欺负她。
戴安娜的演讲很短暂,大概十多分钟后,她和查尔斯离开牛津街,又去了其他地方。余切跳台换节目,才发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在做演讲。
这是女王每年圣诞必有一次的全国性演讲。
柯文思告诉余切:“自从二战以来,伊丽莎白女王一直这么做,她深深的鼓舞到了许多人。我们也习惯了她的存在。”
余切纳闷了:你们这些人都这么爱戴英国王室吗?
你既然喜欢伊丽莎白,为啥先看戴安娜这个王妃演讲,而不是看伊丽莎白呢?
柯文思笑道:“余教授,您毕竟不是英国人!戴安娜是三百年以来,第一个以平民身份嫁入英国王室的人,她出身高贵,学识渊博,却历经许多坎坷,她十六岁就遇见了查尔斯王子,他们俩之间的岁数差了足足十二岁……”
“当时查尔斯郁郁寡欢,身边没有人敢去接近她。戴安娜不知道他的身份,径直走过去道‘你看起来有些不开心’?”
“那一刻,查尔斯王子方寸大乱,我作为英国的男人,也方寸大乱!她是白雪公主一样的女人,是英国人的好妻子、母亲和女儿,她是我们的瑰宝!”
怪不得偶像文化最早在英国产生。
英国佬性压抑太严重了,太容易被媒体洗脑,当年他们相信洗头佬会收手,写了许多倾慕这位法西斯领袖的评论,声称洗头佬是个傻白甜大帅哥……后来证明大错特错。
到了现在,又相信戴安娜王妃天真无邪。
怎么可能呢?
根据后世的解密:有许多证据表明,戴安娜固然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她还是一个性格不稳定,极其叛逆的人。
她拒绝王室的任何规训,私下多次和不同族裔、不同阶层的人来往,她运动天赋很高,却在学习上一塌糊涂……唯独对爱情情有独钟,喜爱摇滚乐。
是的,戴安娜就是王室版的精神小妹。
查尔斯当然出轨了,戴安娜也不逊色,她一生中至少有过七位以上的情人。
每当有谁表现出英雄一样的气概来,戴安娜就会倾慕于他,这当然让查尔斯气得不行!大英王室数百年的威名,难不成被你一个平民王妃破坏了?
一想到这,余切便暗自摇头。
此时,《里斯本丸号》终于连载到最后一章,在大结局中,三位英国水兵一同揭发了日军的残忍行径,向国际社会说明了发生在舟山附近的惨剧!法西斯阵营破灭后,总共11国在日本东京组建了国际法庭,对日本众多战犯进行审判。
要将战犯处以极刑!搜查证据成了难题!日本战犯拒不承认杀俘事件,负隅顽抗。
水兵们带来了他们的口供,再次回忆起了42年的事件。然而这些水兵没有细心搜罗证据,当时只顾逃命,现在辩论起来嘴很笨,说不过日本人。
日本战犯问:“你怎么证明你在里斯本丸号上?你怎么证明你没有说谎?”
他们一个一个人都站了出来,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证明!最终,只能一起唱起了当时流行于军队的歌曲:《漫漫长路到蒂珀雷里》。
在远东国际法庭中,总计11名法官,其中有六名出自英系国家。
许多法官听到后潸然泪下。
这是一首来自于爱尔兰的民谣。
“漫漫长路到蒂伯雷里,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漫漫长路到蒂伯雷里,
到我最亲爱的女孩身边去!
漫漫长路到蒂伯雷里,
但我的心早已到达……”
1942年,英国水兵得知自己时日无多,在里斯本丸号船舱中,所有人一同大声唱了起来。歌声中他们梦到自己回到伦敦,回到英国乡村的老家,但是睁开眼只有冰冷刺骨的海水,日本人的子弹。
如今他们在法庭上又唱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