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我们现在要无所不用其极
第30章 我们现在要无所不用其极 (第2/2页)“一心读书会京城分会早期成员,姜纹留。”
姜纹的信。
这小子路出马脚了。
姜纹这种半文半白的信,本来是他拿去考别人的,现在却变成他专门写给余切的。
《潜伏》是一个在今天很难拍出来的戏,因为它只能接受电影一样的考究,却要像电视剧一样拍个几十集。彼时的大陆影视业完全无法承担这种的成本。
大陆第一部在拍摄的长篇电视剧是《红楼梦》。只是因为拍摄的时间太久,最后没有成为第一部播放的长篇电视剧。
余切当然拒绝了。
他写了个回信给姜纹:“这事儿不成。”
姜纹看后简直抓耳挠腮,觉都睡不好,想办法借京城话剧团的电话,打到了《收获》编辑部留言:“是事儿成不了,还是愚弟我成不了?”
余切打回去:“你很好,只是事儿成不了。”
姜纹看后松了口气,写了一封道歉信发过来。大概意思是“余哥我以后再也不敢了,这次我有点唐突。”
余切哈哈大笑!
姜纹竟然写了道歉信!
《潜伏》不愧是谍战神剧,水平太高了。原著当年在奖项中全方位的超越了另一部神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被认为是20年中质量最高的一次白玉兰奖(电视剧最高奖)中最完全的一次获胜。众主创在其中仿佛进入了“心流”,简直是活过来了一样,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再贡献出同样的作品。
如今余切把这部作品和马识途真人挂钩,又进行文学化,受到追捧是可以预料到的。
————
《潜伏》来影视化并不现实,但余切之前的作品还是靠谱的。
尤其是他写过的那些短篇、中篇。
沪市制片厂因《小鞋子》的成功,内部又开了一次研讨会,得出了个“我们来之前余切是冠军,来的时候余切是冠军,来之后余切明显还要拿冠军”的结论。
总而言之,要混票房,混冠军,就得跟着余切走。
现在的影市市场如此艰难,电影局已经开放到让制片厂开始拍摄邪典cult片,鼓励拍爱情电影,致使导演们一边拍一边骂!再这么继续下去,恐怕要到政府无法忍受的地步了!
而余切的却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实在是香饽饽。书都卖得好,难道片子会砸吗?
沪市制片厂的厂长是徐桑储,徐厂长上任后清点一番沪影厂的家底,发现全厂一千多名职工,五百多名精通服化道的基本职工人员,还有文艺六级以上的人才“108”位,看起来人才很多……但是,缺少故事。
大家的手上活儿都很细,就是没有长一颗想故事的脑子。
就是大名鼎鼎如谢晋,凡是自己原创的本子,基本上都不被市场认可。
听说京城制片厂那边,有个叫姜纹的成立了一心读书会,难道要在厂里面成立一心读书会吗?从余切的书中找灵感?
无论何时,坚定的跟着余老师走,余切写什么,兄弟们看看能不能拍什么?
“宫雪、宫莹!”
徐厂长叫来了王牌俩姐妹。
“你们现在住什么地方?”
宫雪老实答道:“住家里面。”
“我们在普东有员工宿舍,给你们也分在那里,为什么不去住呢?”
宫雪说道:“普东不太发达……”
“余老师最近在那里呢。你代表我们厂,去慰问慰问他。”
宫雪一听这话,竟然还有点搞不清楚状况。“慰问余切?我们要给余老师买水果吗?”
要不怎么说得姐妹齐上阵呢?
宫莹登时就一扭姐姐的胳膊:“厂长是让我们去余老师那里露面,嘘寒问暖,让他多记住我们——呸!记住咱制片厂!”
“对咯!”徐厂长点头。“我讲句实话,我们现在几乎要无所不用其极。”
宫莹搂着姐姐的胳膊,抢先答道:“这就去!”
普东,沪市制片厂宿舍。
余切从床上爬起来,摇了摇蒲扇,他脑门儿上全是汗水——这天太热了。
回首都吧。
还是在沪市干脆买个房子?
买房子的话,普东还是普西?
这会儿普东不是个好地方,在开发之前,就是一大块淤泥地。
普东是全沪市最差的地方之一,地形也烂,打一根桩下去,就像是筷子往稀粥里面一插,偏要让它竖着。
要不怎么会沦落到九十年代才开发呢?
沪市制片厂给余切安排的地方哪里都好,就是在普东有点尴尬。
听说宫雪俩姐妹在这都有宿舍,但她俩很少来。就因为她们宁可回家里面挤着,也不愿意来咱普东啊。
下楼吃了一碗鸭血粉丝汤。
余切上来继续写,他第二部分也写的差不多了,稿子整整齐齐码在一边。经过数周暗无天日的写作,目前,进度已经推进到余则成的对手“李涯”出场。
《潜伏》有几个明显高于其他谍战片的地方,一个是三个女角色塑造的好;另一个就是这个“李涯”,是一个挺有人气的反派,在此之前很少有这么写的。
在这之后,敢这么弄的也不多——李涯牛逼,余则成得更牛逼,李涯挂了,读者也不能将这个人视作为脸谱化的反派,而要想到,卿本佳人,奈何做贼——你李涯也是有信仰的,就是你信仰错了。
呼吸点新鲜空气吧。
打开窗户,余切喘了几口气,又缩回去写。
忽然,“砰砰砰!”
“谁啊?”
“余老师,我……哈……哈……哈……。”
怎么还带喘气的?
这声音挺熟悉,又怪陌生的,到底是……余切一边开门,一边琢磨。
结果人家一漏头,长得挺漂亮,就是和大白妞一样,只是生了个黑色的头发。另外,脸上的汗水比余切还要多。
“古孜丽努尔?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那个疆省班的女演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