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如火如荼
第九百二十七章 如火如荼 (第1/2页)“咱们之前设计的苏绣台灯灯罩,玉兰花的花瓣用普通‘虚实乱针绣’虽然也好看,但如果用这种‘缠针绣’变体针法,花瓣的层次感和光泽度肯定会更好,也更有独特性。”
赵磊则带着几位“青苗计划”的学员,和沈师傅一起研究这些老针法的可行性。
他们找来和老绣片材质相近的真丝面料,尝试复刻“晕色绣”和“缠针绣”变体针法。
一开始,学员们屡屡失败,要么针脚控制不好,要么色彩过渡生硬,要么丝线缠绕的力度不对。
沈师傅也皱着眉头,反复尝试:“这种针法确实太难了,比我学过的任何一种苏绣针法都要精细,对绣娘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徐佳莹也加入了尝试的行列,她凭借着小时候跟着姨婆学绣的功底,加上对丝线特性的了解,慢慢找到了一些窍门。
“绣‘晕色绣’的时候,手腕一定要稳,针脚要短而匀,换线的时候要在纹样内部接头,不能留在表面。”
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而且丝线的拉力要一致,不能有的紧有的松,否则色彩过渡就会不自然。”
在徐佳莹和沈师傅的指导下,学员们逐渐掌握了技巧,虽然绣出来的效果还比不上老绣片,但已经有了几分神韵。
赵磊则在一旁记录制作时间和材料损耗,核算成本:“按照现在的熟练度,绣一块巴掌大的‘晕色绣’面料,需要一位熟练绣娘花费3天时间,材料成本加上人工成本,一块面料的成本大约在200元左右。”
“如果运用到产品上,产品定价肯定会偏高,但考虑到这种针法的稀缺性和文化价值,应该还是有市场的。”
周慧召集大家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如何将这些失传针法运用到“苏州记忆”项目中。
“这些老绣片是咱们的宝藏,里面的失传针法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不能浪费。”
周慧说,“我建议专门推出一个‘古绣新生’系列,将这些失传针法运用到围巾、手帕、香囊、装饰画等产品中,每一款产品都附有一张详细的卡片,介绍所采用的针法历史和文化内涵,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也能了解传统工艺的知识。”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王丽立刻表示支持:“这个系列定位高端文创,既符合失传针法的稀缺性,又能提升‘苏州记忆’品牌的整体格调。”
“我已经联系了几家高端文创商店和线上奢侈品平台,他们都对这种有文化底蕴、有独特性的产品很感兴趣。”
邢梦洁也兴奋地说:“我已经想好宣传思路了!我们可以拍摄一系列‘失传针法重生’的短视频,记录我们研究老绣片、复刻针法、设计产品的全过程,再邀请姨婆出镜,讲述老绣片的故事,肯定能吸引大量关注。”
接下来,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古绣新生”系列的设计。
陈阳负责纹样和色彩设计,他从老绣片中汲取灵感,设计了莲花、玉兰、云纹等一系列简约而典雅的纹样,色彩上以浅色系为主,突出针法的细腻和面料的质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