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分寸感
第九百一十四章 分寸感 (第1/2页)“张局长过奖了,都是团队和手艺人的功劳。”苏木侧身让徐佳莹上前,语气自然地将她推到话题中心。
“这是我太太徐佳莹,‘古艺新境’从最初的空间规划到现在的工艺细节把控,都是她一手操办的。”
“她跟着沈师傅学过三个月的缂丝基础,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水波纹织造;跟着赵姨学制香时,能准确分辨出十几种香材的味道;苏绣的‘齐针’‘散套针’她也练得很熟练,咱们今天聊传统工艺,她比我专业多了。”
徐佳莹笑着点头致意,双手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名片。
名片是用苏州本地的竹纤维纸做的,质地柔韧,带着淡淡的竹香,正面印着“古艺新境徐佳莹”,字体是雅致的楷书,背面用苏绣绣了一朵迷你雏菊,针脚细密,花瓣的渐变用了三种浅黄丝线。
“张局长好,之前在非遗中心的‘活态传承座谈会’上见过您,您当时说的‘非遗传承不能只放在博物馆里,要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们特别认同。”
“‘古艺新境’计划从下个月开始,每月办一次‘工艺大师课’,邀请沈师傅、赵姨、李奶奶这些手艺人现场授课,教大家织缂丝、做香丸、捏定胜糕,想请您给我们提提建议,看看怎么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抽时间来学。”
张局长接过名片,指尖摩挲着竹纤维纸的纹理,又仔细看了看背面的苏绣雏菊,忍不住赞叹。
“这个名片设计得太有心意了!既体现了传统工艺,又不显得老气。‘大师课’的想法也很好,正好契合文旅局今年推进的‘非遗进社区、进校园’项目。”
“我们可以帮你们在官方平台宣传,还能申请一部分专项补贴,用来给手艺人发授课费,再采购些基础的工具材料,让来上课的人不用自己带东西,降低他们的参与门槛。”
三人正聊得投机,一道优雅的身影从人群中缓缓穿过。
顾曼殊今天的装扮与往日截然不同。
她穿了一件酒红色丝绒晚礼服,裙摆及地,裙身用金线绣了缠枝莲纹,纹样从裙摆延伸到腰间,在灯光下丝绒泛着柔和的光泽,金线则闪着璀璨的光,既贵气又不失传统韵味。
她化了精致的晚宴妆,眉形是柔和的弯月眉,唇色是复古的正红,与丝绒礼服相得益彰。
颈间戴着一条钻石项链,吊坠是一颗梨形钻石,耳坠是同系列的钻石耳钉,举手投足间都透着精致与疏离。
“张局长,这么热闹的场合,怎么能少了我这个‘传统工艺爱好者’?”
顾曼殊笑着加入谈话,目光却先落在苏木身上,语气熟稔得仿佛两人私下常联系。
“苏先生,好久不见,您今天这西装很衬您的气质,领口这枚缂丝胸针应该是徐小姐绣的吧?水波纹的纹样很别致,线条流畅,一看就是花了不少心思琢磨的。”
她刻意把“徐小姐”三个字说得轻而慢,又特意强调“花了心思”,像是在暗示自己对苏木的审美喜好了如指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