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嘉靖承明 > 第五百章 嘉靖: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第五百章 嘉靖: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第五百章 嘉靖: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第2/2页)

“这样一来,给朝廷交的丁银是固定的丁银,但实际上有地大户很多恐怕还是不用交丁银,反而让有地的普通百姓负担增加,进而被迫卖田乃至抛荒成为流民。”
  
  “所以,摊丁入亩推行后,能不能让小民受益,增加人口,还是要看地方官僚的个人为政水平以及地方缙绅的廉耻程度,有许多不可估摸之处。”
  
  “而真要增加人口,抑制投献与隐匿深山,不如直接免天下之丁银,再从关税上加征,以弥补永久蠲免丁银的不足。”
  
  徐阶这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厚熜认真想了想,而笑着说道:“徐阁老说的有理,但是眼下才开海,民间海贸还没兴旺起来,海外各地也还没到可以给大明带来大量贸易、税收以及耕作经营上的收益,朝廷各项开支又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永久蠲免每年七百多万银元的丁银还不现实。”
  
  “陛下说的是,现在要是永免丁银,那征讨安南之后,就断不能再对外用兵了,西南土司的改土归流也得暂缓。”
  
  汪鋐这时说道。
  
  朱厚熜则突然开口询问道:“那要是先下旨自嘉靖二十一年后,丁银不再增加呢,理由就是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臣以为这是当行之策!”
  
  “先至少不能再增加,至于要不要摊丁入亩,还是直接永久蠲免赋役,还可以再看看接下来朝廷能不能有更高的收入。”
  
  “如果朝廷收入更高,倒是可以直接永久蠲免赋役,如果收入不增反减,那就只能摊丁入亩,长远来看,哪怕因此让许多百姓失去土地也比人口不增加要强。”
  
  严嵩这时开了口。
  
  汪鋐也跟着附和道:“没错!反正只要朝廷不停对外开辟新土地,那失去土地的百姓也不用担心不能再获得土地,甚至多产生流民其实还利于朝廷将他们迁移到更需要汉人的地方去,比如西南土司密集之地区,以及东莱、日出、安南这些地方。”
  
  “臣附议,明年开始不再加征丁银,永固赋役之额,既是眼下最可放心之策,也是陛下中兴之世当有的德政!足以彪炳史册!”
  
  徐阶这时也跟着说了起来。
  
  朱厚熜道:“那你们内阁就拟好这道诏书!”
  
  “遵旨!”
  
  朱厚熜对此嘴角微扬起来。
  
  他不禁感叹,自己实现这一步是真不容易。
  
  要不是自己没被杨廷和等护礼派吓到,然后又重振了军籍贵族、压制了江南缙绅大户和沿海大户,把海贸之利夺取了回来,他也做不到这一步。
  
  只是这一步代价也不小,鞑子围都、行宫走水、皇嗣受威胁……
  
  各种情况他都遇到了。
  
  但这也让朱厚熜不得不承认,只要皇帝贤明,加强皇权,把士权压制到不能对抗朝廷时,对天下百姓还是有好处的。
  
  至少,他真的可以做到,原本历史上只满清因为在清初整了三大案,把天下缙绅杀的血流成河后,才可以实现的一系列利民不利士的大政。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亏朝廷想的出来!”
  
  “说句大胆的真心话,我宁肯看见不是汉人出身的异族皇帝来推行此足以载入史册的大政,也不愿意看见是汉人皇帝这样做。”
  
  吏部考功司郎中余绪,在自己任通政司右参议兼给事中的表弟李凤来这里,知道朱厚熜的这道最新诏旨后,就颇为郁闷地低声说了起来。
  
  李凤来听后不禁颇为好奇地问道:“兄长为何这么说?”
  
  “因为这会让我们天下士大夫很尴尬!”
  
  “如果是异族皇帝这样做,我们还能把之前那些我们推崇的仁孝之君没有实行这样的德政,归咎于是由于皇帝族别的不同!说是因为异族皇帝不用担心外患,所以不必维系沉重的军费,才能行这样的德政,而不是因为压制了天下士权才能做到;”
  
  “但现在,汉人皇帝也能这样,那岂不是说,本质上要想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要压制士权?”
  
  “你说,这不是进一步否定了君臣共治吗?”
  
  余绪说着就反问起来。
  
  李凤来听后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此言有理。”
  
  ……
  
  ……
  
  “这才是真正的圣君当朝啊!”
  
  “当朝能够永不加赋,如此看来,陛下当年所定之礼、所行之政,乃真正尧舜之举。”
  
  “更令人感佩的是,本来天下不少人都已觉得圣人之教只能言,而不能再用于行,如今看来,不是不可行,只是未有真圣贤出现而已。”
  
  已在嘉靖十七年中进士,而成为朝中御史的胡宗宪在这时笑容灿烂地朝同僚兼同乡好友罗龙文这里走了进来。
  
  对于他而言,这并不值得郁闷,因为他是真心想看见天下百姓日子可以过的更好的。
  
  罗龙文倒也非常兴奋,但兴奋的点和胡宗宪不同,也就在胡宗宪来的时候说:
  
  “是啊,我罗家的墨坊因此也会更加兴盛!真正是皇恩浩荡啊!”
  
  胡宗宪认真想了想也道:“也是,一旦永不加赋,百姓无疑生育之意愿会更强烈,而不怕家中人丁过多导致丁银负担激增,天下人丁一多,需要读书用墨的就多,你家的墨业当会因此兴旺起来。”
  
  罗龙文道:“我已准备让家人去兴明银行多贷款,扩建墨坊,增招墨工,但是,估摸着以后得以产寻常墨块为主,最好是能一次性产大量的那种,现在的墨说实话还是工艺太繁琐,用料太稀缺,再有就是还要磨墨,寻常百姓使用太麻烦,我近日看宗学那边在研制什么蒸汽机的使用,我也在想要不要用蒸汽的方式直接造墨汁。”
  
  胡宗宪听罗龙文这么说后,也颇为赞同:“你说的没错,增加的人丁,定以百姓居多,而且清丈与不加丁银之后,余钱增加的也当以百姓为主,是当追求产墨的效率而不是追求墨的品质要足够上乘,墨终究不再是只伺候贵胄和士大夫书写!”
  
  罗龙文家素以制墨闻名于当地,而他自己也是著名的制墨大师。
  
  所以,罗龙文现在因为朱厚熜这项政策,而先注意到了自己家的发财良机。
  
  但这也恰好说明,朱厚熜这样的国策,对工商为主的缙绅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有利,乃至可以促进他们的产业从手工业转型为工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