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暮汉昭唐 > 第三百七十四章营州与用官法

第三百七十四章营州与用官法

第三百七十四章营州与用官法 (第1/2页)

冬,十月。
  
  长安宫内,钟繇奉上从平州送至的奏折。
  
  “禀陛下,平州牧公孙康谒表求附,其下令罢辽泽关隘,撤营守之军,以便天兵入辽。平州诸郡县长官,悉听京畿吩咐!”
  
  相比距离长安六千里之遥的交趾,辽东公孙康的降表更早送至长安。且为表归附态度,公孙康主动撤去防备幽州的兵马。
  
  张虞翻阅奏疏,笑道:“公孙康能知时务而降,应与王、管二卿劝降有关。”
  
  “陛下,平州既已遣使来降,不如拣选将领率兵入辽,并委刺史及诸郡长官。因初平荆、扬州之故,辽东诸县长吏可暂不改职,先让州郡长吏考察半年。如有不贤者,依律上报检举,再委贤吏就职。”钟繇说道。
  
  荆、扬二州郡二百个县,算是州中长吏与郡中官僚,尚书台一时间根本凑不出那么人,甚至已无候补官吏听用,故大多数县令、县长原职留任。
  
  今时算上新降的平州,尚书台能凑出平州中上级别官吏便已勉强。因此为了维持辽东基层的运转,钟繇不得已如此安排。
  
  “平州刺史有何人选?”张虞问道。
  
  “事发突然,暂未有适宜人选!”
  
  钟繇说道:“以仆之见,辽东毗邻高句丽、韩国、鲜卑,旧时公孙氏威服辽滨,今恐夷人知公孙来降,生劫掠犯边之心。故不如委文武具备之才出镇辽东,都督军政,先军管,再治政。”
  
  张虞手指轻敲案几,思索问道:“可有适宜将校否?”
  
  “郝昭旧督荆州军政,其为代朔之将,识弓马,通胡俗,陛下不如令郝昭为将,远督辽东。”荀攸举荐道。
  
  “伯道武重于文,而辽东多胡,恐伯道难安!”张虞疑虑道。
  
  说着,张虞点将说道:“阳曲县公郭伯济通达武略,今拜为度辽将军,兼平州刺史,都督辽东军事,率庞德、鲜于银、毌丘兴三将,领两万精兵赴辽东。诸郡守由尚书台选材,务必以年轻英杰或知本地风俗外人为先。”
  
  “陛下,前汉治四夷之所以安,委贤能之士;后汉治胡夷之所以乱,任庸事之辈。故欲令边远清平,在于用官之法。用官法从善,何愁邦国乱起?”杨俊说道。
  
  “卿欲改用官法?”张虞反问道。
  
  “臣略有小得!”
  
  杨俊作揖说道:“陛下选官尽才以科举进,然郡县小吏无上升之途。而旧时边远州郡官吏多为土人,如交州孝廉、茂才难在中原为官。故以俊之见,不如每岁拔用小吏至边远为官,以确保郡县得有良吏,并每岁为边远州官专留迁升名额。”
  
  杨俊作为吏部尚书,他与张虞曾经有过交流。因东汉常常将政治上不得意的官吏委任至边鄙之地为官,这些官吏见仕途得不到晋升,转而会攫取经济利益,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必须要制定好相应的制度。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朕自取天下以来,收州郡征辟之权,唯县吏由地方自任。而依卿所言,可由尚书台设‘铨试’,每岁吏员可争相进考,如县曹佐→郡曹佐→州曹佐→除尚书郎。”
  
  “其中郡曹佐优秀者,参铨试方可任流边县长满五年,课考评为中上者,可拜尚书台郎,或授内陆郡吏县官。而内县长令,流边任郡守满五年,课考评为中上者,如内郡官位空缺,优先迁之。”
  
  “流边之官称流外官,凡有升迁优先拔用流外官。而欲为流外官者,非考课出众者不能任职。如任郡吏五年,任县长满五年。”
  
  吏与官的区别在两汉时期,差别没那么大。如州郡长官每至一地,因具有征辟举用之权,常常会征辟当地名士为官。而到了科举时代,将各级官吏纳入中央王朝管辖中,并为了推举殿试士人,常会授与超脱之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